卡贊的手筆相較於尼古拉斯雷來說確實更縝密一些,不過似乎看的美國50s-70s電影越多,才越能理解《無因的反叛》於美國影史的價值。語言十分精妙:開頭Caleb與父親隔桌的正反打用傾斜構圖刻畫人物關係;被垂柳遮蔽的Caleb-Aron-Abel的三人面孔暗示各自內在精神(Caleb與Aron正視鏡頭並走出畫框,Abel則始終只留背影)。劇本實際上並不十分革新,在精神分析淹沒電影創作之前,宗教借喻其實非常常見,然而James Dean以一人優美地撐起整部電影與垮掉的一代千絲萬縷的關係:嘗試去愛父權,然後放棄去愛,並choose your own life。這個時刻都如同處在醉酒狀態中的年輕男孩為家庭的背叛淒厲地哭叫,轉即在認清「I'm not good」的宿命中走向自身的命運。|結局太差!